新工科产业学院

向海图强正当时——莆田学院与你“乡”遇实践队深耕东山岛,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6月26日—29日,莆田学院与你“乡”遇实践队踏上漳州市东山岛的探索之旅。队员们深知,海洋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在新时代肩负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繁荣和守护生态平衡的多重使命。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参观、问卷调查、科普宣传等方式,挖掘海洋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探秘南门湾:解码滨海经济向海突围之路

6月26日下午,莆田学院与你“乡”遇实践队首站来到东山岛南门湾,深入探寻当地依托滨海资源实现经济多元发展的密码。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南门湾现场教学点的合影。林秋月 摄

在南门湾热闹非凡的小吃一条街,队员们穿梭其间,通过实地观察、与商户交流访谈,了解到小吃街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巧妙融入文创元素与旅游服务。不少摊位将东山岛的海洋文化、渔家故事融入小吃包装与经营模式,吸引游客打卡消费,又带动周边海鲜养殖、食材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美食+文创”的融合发展新图景。

随后,队员们借助精心制作的海洋生物图片、海报,结合南门湾常见的海洋生物,向小朋友们讲解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给小朋友讲解海洋生物。林秋月 摄

对话澳角村:聆听党建引领下的蓝色振兴密码

6月26日,实践队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澳角村,队员们在村史馆中,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图文资料、实物展示,详细了解澳角村“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发展历程。从以前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三不起”,到如今的“四有”——家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是澳角村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书写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澳角村村史馆。陈烨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澳角村的合影。林秋月 摄

队员们还与澳角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宇宁展开深度交流,深入探讨澳角村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从传统近海捕捞到深海网箱养殖,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产业等,澳角村通过党建引领打破发展瓶颈。许宇宁说:“虽然说渔旅融合现在还处于初创阶段,但我相信一定能成。”在交流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澳角村牢记谆谆嘱托,做强现代渔业、做精滨海旅游、做大电子商务,做好“海”的文章,是海洋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驻村书记交流。李炫灏 摄

在与东山三只渔船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的交流中,队员们对当地渔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为深耕海洋渔业的从业者,陈志雄所在的企业以野生海产品为主,80%的产品来自海洋捕捞,这让队员们看到了当地对天然海洋资源的依托与守护。关于渔业从业者现状,陈志雄提到,当前捕鱼行业多为老年人坚守,年轻人鲜少参与,且多数捕捞业务面临亏损,渔业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凸显。而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直播电商卖货、外出求学或打工。这场对话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海洋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产业效益,更涉及生态保护、人才传承与模式创新,为他们探索蓝色发展新路径提供了鲜活的基层视角。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渔船老板的交流座谈。林秋月 摄

深耕谢谢里:探寻短视频浪潮下的海洋文化新生

南浦村,又名“谢谢里”,是东山岛一处充满海洋风情的村落,当地的人文风貌与海洋文化紧密交织,孕育出独特的渔村魅力。6月28日,实践队与当地旅游自媒体人岳响展开交流。这位跨界创作者以镜头为笔,将东山岛的海洋记忆镌刻成生动的影像——从渔村世代相传的耕海民俗、海洋节庆,到铜山古城里与海共生的历史遗迹,他走遍100多个自然村,拍摄700多条短视频,让渔船、渔网、古港等承载的蓝色记忆通过短视频走向世界。他的实践证明,当短视频遇上海洋文化,既能守护蓝色文脉,又能为海洋经济拓展“文化附加值”,让传统渔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这场对话让队员们明白,海洋强国的建设,既需要硬核的经济实力,也需要柔软的文化传播力,而新媒体正是连接二者的关键纽带。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岳响的交流座谈。林秋月 摄

守护金銮湾:践行“蓝色责任”的青春行动

实践期间,队员们来到风光旖旎的金銮湾。面对沙滩上零星散落的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大家主动拿起垃圾袋,化身“环保卫士”,沿着海岸线认真捡拾各类废弃物。队员们分工协作,仔细搜寻沙滩缝隙、礁石角落的垃圾,将收集到的垃圾按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分类处理。此次金銮湾的环保实践,不仅让沙滩重归洁净,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意义,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家园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金銮湾开展净摊行动。李炫灏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金銮湾开展环保实践的合影。林秋月 摄

莆田学院与你“乡”遇实践队通过走访调研、深度对话与亲身实践,多维度探寻东山岛“向海图强”的发展脉络。从经济模式创新到文化传播破圈,从生态保护行动到党建引领实践,队员们收获的不仅是鲜活的调研素材,更是一份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感。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所学知识融入海洋发展事业,为谱写新时代“蓝色篇章”贡献青春智慧。


( 连静怡 沈丹丹)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邮编:351100    院办电话:0594-2689080   书记、院长信箱:ptuxgk@ptu.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