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6月29日,莆田学院“智链兴农”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白洋村,开展了一场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探寻山乡发展新动能。
探访绿色能源,感悟科技力量
6月27日下午,实践队员登上草山风电场。通过工程师讲解,队员们系统了解了风电场的运行原理、投产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在清洁能源供应、区域减排等方面的社会效益。白色风车阵列在碧空下有力转动,让队员们对科技改变生活、优化乡村能源结构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悟。活动尾声,队员们以镜头捕捉草山壮丽的日落景象,记录下绿色能源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画卷。

图为智链兴农实践队于草山风电场合影。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走进田间地头,体察特色产业
6月28日,翌日破晓,实践队员踏着晨露,依次探访了羊肚菌、蓝莓与金线莲种植基地。队员们深入田间,认真观察作物长势,详细了解其独特的生长习性、科学管理方式以及可观的市场价值与产业发展潜力。这次零距离接触,使队员们真切体会到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实践路径与深远意义。途中,队员们被有着两百余年历史的汉口刘氏大厝所震撼,其恢弘格局与精湛工艺无声诉说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近距离感受植物生长。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考察储能重器,惊叹基建速度
6月28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华南地区首座日调节型抽水蓄能电站——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在提前了解电站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工程师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不仅对其惊人的建设速度印象深刻,更深刻理解了该电站在电网调峰填谷、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木兰抽蓄工程下库。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沉浸“香”遇古厝,活化非遗传承
6月29日,实践队再次走进“汉口刘氏古厝”,深度聚焦当地独特的“香文化”。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檀香与香珠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从原料甄选到手工成型,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匠心。为更广泛传播这一文化遗产,队员们精心拍摄制作了“香文化制作与传承”纪录片,并借助直播平台,向公众生动展示香道艺术的魅力,助力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图为智链兴农实践队体验古法制香。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直播助农。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莆田学院“智链兴农”实践队此行紧扣时代主题,双线并行:一方面,深入调研草山风电场、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及现代特色种植基地,见证科技创新为乡村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另一方面,扎根汉口古厝,以影像记录和直播传播香文化,守护历史馈赠。该实践队在仙游的绿水青山间探索着科技与人文交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新工科产业学院 黄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