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在莆田学院,有这样一位“硬核”青年:他曾身着迷彩服,把青春压进枪膛,在军营里淬炼钢铁意志;如今他手握笔杆,以勤勉为墨,成功叩开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大门。他就是体育学院学子谭中星,用“退伍不褪色”的坚守,书写了一段“从绿色军营到学术殿堂”的励志篇章。
投身军营:青春的热血抉择
2019年盛夏,谭中星凭借对体育教育的热爱,顺利考入莆田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正当同学们憧憬大学生活时,他却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保留学籍,投身军营。“我想让青春多一份‘迷彩色’的担当。” 谈及入伍初心,谭中星的眼神依旧坚定。

同年9月,他踏入福建军营,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烈日下的体能拉练,汗水浸透迷彩服;寒冬里的战术演练,双手冻得发紫;深夜的紧急集合,背包绳勒红肩膀……面对高强度训练与严格纪律,他从不说“苦”,反而把“不服输”的劲头刻进骨子里:战术动作不标准,就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打磨;军事理论记不牢,就睡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知识点。

他不仅对自己“高标准”,更主动帮战友补短板——体能弱的战友跟不上拉练节奏,他就陪着加练;新战友适应不了军营生活,他就分享经验暖心开导。这份担当与执着,让他在新兵中脱颖而出,荣获“集团军优秀新兵”称号。“军营教会我的,不仅是过硬的本领,更是‘永不言弃’的信念。”
退役复学:以自律续写校园华章
2021年10月,谭中星带着军人的荣光回到莆田学院。脱下军装,他迅速切换“学生模式”,但军人的自律与担当从未褪色——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当选班级班长,成了班级的“领航者”。
“复学后才发现,落下的课程要补,专业知识要夯实,容不得半点懈怠。”他把部队“执行任务”的严谨态度搬进课堂:上课坐第一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课余时间,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他的“固定据点”,专业书、习题册堆成小山;作为一名党员,遇到难题,他不仅自己钻,还牵头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带着同学们一起梳理知识点、复盘错题。

这份勤勉,让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更接连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班干”“三好学生”“优秀毕业师范生”等荣誉。“国家励志奖学金不仅是一份资助,更是一份信任。”谭中星说,这份认可让他更坚定“要把优秀变成习惯”。
研途逐梦:用行动照亮未来
“体育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技能’,更要懂理论、会创新。”怀着对专业的深层追求,谭中星决定考研,目标直指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专业。
备考的日子里,他把“军营攻坚”的劲头再次激活:制定“精确到小时”的学习计划,清晨6点的操场边有他背单词的身影,深夜11点的自习室里,他还在梳理运动训练学的框架。遇到瓶颈期,他就翻看军营日记,“看到‘坚持就是胜利’的字迹,就觉得没什么难的”。
2025年7月,好消息传来——谭中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综合素质,成功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第一时间给辅导员发消息:“谢谢学校的培养,我会在研途继续努力!”

榜样力量:把“奋斗基因”传给更多人
从军营到校园,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谭中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如今,他常作为党员参加资助政策宣讲,更经常被邀请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无论是当兵还是读书,‘认准目标就全力以赴’的初心不能变。” 在他的影响下,班里有3名同学主动报名参军,还有不少人加入了学校“体育支教志愿者队”,把体育技能带给乡村孩子。
“谭中星的故事,是国家资助政策助力学子成长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青年‘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真实写照。”莆田学院体育学院老师这样评价。而谭中星则说:“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把军营的‘坚韧’和校园的‘热爱’传给更多孩子,让奋斗的种子生根发芽。”
从迷彩绿到学士服,从训练场到研途,从“被点亮”到“去照亮”。谭中星用行动证明:青春的精彩,永远属于敢闯敢拼的追光者。
(体育学院)